青春的旅程--第一次參加與大陸以外學子的交流活 動,心中充滿著未知,聊些什麼,怎麼聊, 都只能從行前老師的講解中揣摩。但是,當 踏下飛機,見到熱烈歡迎我們,洋溢著青春 笑臉的台灣同學的時候,我端在空中的心也 平穩降落了。 七天的參訪,文化與科技兼顧,交流 與學習同存,在增強專業知識的同時,我們 還在企業管理、企業文化、員工生活與成 長等方面進行接觸。知道企業更應該看中的 是利潤率而不應該是產量;企業的發展要靠 核心技術而不是單純的堆積產品數量;企業 想要長存就要懂得帶領員工共進退而不是簡 單的過河拆橋;大學乃學問之大而不是大樓 之大。對比台灣高校,大陸的高校大樓多很 多,高精端測試儀器也很多,這使得台灣學 子都不遠萬里尋找大陸實驗室做測試,但大 陸高校實際取得的科研成果和與企業相結 合,應用在生產領域的創新確實少而又少, 最後的成果往往是花費大量人力物力,最終 卻只是向SCI 灌水。套用企業的話就是“投 入與產出不協調”。兩岸學術交流目前正在 如火如荼的進行,在台灣高校舉辦的會議名 單中都能看到許多大陸教授的名字,相信兩 岸學者會在未來互取長短,以達到資源最佳 化利用的目的,促進兩岸科研的共同繁榮。 台灣企業由於主導行業單一,容易受 到世界大環境的干擾,但是我相信只要台灣 企業有信心,堅持創新的理念,堅持從小做 起,堅持“愛拼才會贏”,台灣終究會走出 困境!此行,最令我感動的是與台灣同學、 老師交流的過程,王博士的睿智,台灣同學的周到、熱情,一切的一切最終造就了我對 台灣的認同感。在與他們的交流過程中,堅 硬的工廠外殼,高大的樓房在一點點融解, 露出人性的光芒。與台灣同胞交流的越多, 發現大家的共同點越多,大家的關注點也越 來越相似;如何畢業,工作如何找,這都是 困擾著兩岸學子的共同難題;畢業後如何發 展,對父母的贍養等民生問題更是亟待解決 的問題。政治等其他敏感問題,其實是大家 最不關心的,因為大家都知道,不管形勢怎 麼變,我們都是血濃於水的親人,都是同宗 同種的中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