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員心得

王祥 (台科大電子博二 )

人稱天府之國的巴蜀之地-四川,美 妙之處是我們行前無法想像得到的,許多地 方的都市建設甚至超越台灣。在大陸參訪的 期間,我想只有一個“大”字能夠形容,無 論是建築物的氣派、食物之豐盛、水果之甜 美、以及各地的交通,都離不開這個形容 詞,我們總是會用哇一聲的讚嘆。當然,此 行最重要的行程還是參訪中國各大學校與企 業,在中技社與中國科協,四川與重慶科協 等單位安排下,整個行程相當緊湊與充實, 每天都是收穫滿載呢!與中國各校學生交流時,總是最歡樂 的時光,彼此討論地方特色與文化的差別, 總是能夠一見如故的交換意見,互相討論, 讓我們覺得交流時間太短了,而且大陸學生 們的思想都很先進,真的能夠從他們身上學 到很多東西。在大陸各地的企業也是很重要 的參訪重點,從重工業到高科技產業,每個 企業都讓人感受到中國經濟的實力,最難忘 的便是攀鋼集團,擁有整座山的礦產資源, 難怪鄧小平會說到攀枝花:「這裡得天獨 厚。」四川走一遭,真的是讓我們身心靈都 受到衝擊,或許我們只是駐足了中國的幾個 城市而已,但卻明顯感受到中國經濟與城市 的崛起,絕對不容小覷,也期許各位一定要 多往國外走走,除了感受到當地人文風情 外,更能夠看清自己的渺小,還有很多事值 得我們去學習,去成長,與大家共勉之。

任恩 (陽明大學醫工碩二 )

在得知中技社提供兩岸學術參訪交流 的機會,非常興奮,因為已經聽聞對岸學子 們在自我學習與國際上的表現非常的突出, 能夠和他們有教學相長的機會真的是很令人 嚮往。在看到這11 天的行程之後,覺得中 技社和中國科協非常的貼心,除了與學校和 業界的交流之外,也有參訪四川和重慶的特 色景點。到了電子科大的校園讓我印象最為 深刻,佔地之廣,連體育館都蓋的與小巨蛋 頗為相像,行政大樓蓋的和美國白宮一樣美 麗,綠色植物栽種的和森林一樣遼闊,校園 面積與學生人數也比台大多了好幾倍,實驗 室裡的簽到表非常嚴謹,可以看出他們對於 研究積極的態度。 在兩岸學子的交流過程中,發現大陸的 學子也對台灣的生活與教育充滿了好奇,很 快的我們就打成了一片,重慶大學的學子們 各個身懷絕技,唱作俱佳,讓我體驗到了大 陸真的是人才濟濟。川菜各道菜色看起來真 是令人垂涎三尺,但是長久吃下來發現,川 菜的麻和辣真是世界之最的好吃,但唯一的 缺點就是太油了。樂山大佛和大足石刻是讓 我最難以忘懷的景點,因為都是上百年的鬼 斧神工,在看到的當下真的是有發自內心的震撼,最後還是要非常感謝中技社給我這個 難能可貴的機會,讓我對大陸的文化,生活 方式以及教育程度都有很深刻的認識,也非 常感謝王主任與湘琴姐,以及中國科協在這 幾天來無微不至地照顧。

賴佩君 (中山化學碩一 )

回想飛機起飛的那刻,充滿了興奮前往 從未探訪過的天府之國。在充滿歷史文化的 城市,最先接觸到的卻是校園新穎的電子科 技大學,四川大學則是瀰漫著古典,重慶大 學則是有道不盡的歷史,而不管怎樣的校園, 所接觸到的大陸學生,都是同樣的熱情奔放 和才華洋溢。參訪了研究院、風力發電廠、 鋼鐵廠、採礦場、汽車廠、半導體廠等等, 增加了很多非自己的專業領域的見聞,也從 不同專業領域的同學身上得到許多知識。 在學術交流和參訪以外,我們拜訪了 熊貓繁育基地,遇見了擄獲人心的可愛國 寶;探訪了武侯祠,仿佛踏上了熟知的三國 時代;走過都江堰,對李冰的才華充滿景仰; 見過了樂山大佛,嘆為觀止的驚覺自己如此 渺小;悠遊著長江,對自己正在課本裡的景 點而感到不可思議;走到映秀,被地震的場景所震撼、為震災故事所動容;面對著大足 石刻,彷彿聽著千年不變的佛學道理。 在飛機落地的一刻,發現自己帶了滿滿 的感動和回憶來到熟悉的土地,好像去充了 電,打開好多靈感,也對未來更有想法,深 覺「得知於人者太多,出之於己者太少。」 感謝中技社、李國鼎基金會和中國科學協 會,給我這個機會參加這麼好的活動,讓我 多了動力要更加努力,也謝謝一路上同行的 大家,讓我有一趟非常開心又難忘的旅程!

戴均晏 (交大材料碩一 )

11 天的兩岸科技交流團其實不短,已 經足夠我們熟悉當地口音、接受當地飲食習 慣及融入當地生活。此次行程包括和大陸優 秀學子的學術交流,大陸四川重要產業的參 訪,還有參觀大陸世界級古蹟與設施,交流 內容涵蓋了學術、文化及情感……。 學術上的交流,和電子科大、四川大 學及重慶大學的研究生針對不同主題討論: 綠色能源、核電安全及和歐美發展之差異。 有趣的是我們在大陸生活中的觀察也被放進討論裡,這讓彼此互動更加生動。例如:當 地電動車取代油電車的狀況,我們除了驚呼 他們政策實施的效率外,也拿來呼應座談主 題-「綠色能源的使用與環保、與經濟的關 係」。和大陸同學聊天或是對生活的觀察體 驗都讓彼此更熟悉,口音很快就克服了,辣 麻的口味也一天天習慣,但大中國的廣闊讓 我覺得有趣,尤其是坐夜車、躺硬舖都是非 常特別的經驗。 我們實地參訪四川境內的特色產業,它 們依賴當地的天然資源而茁壯,例如:德昌的 風力、攀枝花的釩鈦磁鐵礦,除了這些蒸蒸日 上的企業外,也有在大環境不理想下受到衝擊 的產業,唯有透過自己的所見所聞才能了解大 陸發展的現況。大陸正處於發展迅速的階段, 在學術、文化、產業上都有龐大勢力的崛起, 這次的大陸四川行讓我見識更廣。

王尊民 (交大材料碩一 )

中國,一處既熟悉又陌生的國度,真 實的中國是否如同媒體所說,似乎隱約從 那半遮的絹紗中看見。唯有實地深入中國社會與環境,才有機會一窺真實面貌。這次有 幸參與「第三屆海峽兩岸青年學子科技交流 團」,首先感謝中技社給予的機會,以及中 國科協會的接待與安排,讓我們可以透過深 入的交流參訪活動,體驗不同於以往的走馬 看花,而是很紮實的走進中國重點大學與地 方產業,並讓我們彼此互相交流與學習。 如同參觀四川攀枝花的鋼鐵工業,從最 初的鐵砂開採、高爐煉鐵,到後來的鋼材鍛 造與成型,透過實地參與各個階段的流程, 確切明白鋼材如何由鐵礦煉造而生。歷經參 訪一條完整的產業鏈;由起初的原料取得到 最終的成品完工,不只是印證於課本所學, 更藉此開闊視野。了解學術的發展狀況,走 入校園的交流活動,將是最佳也最直接的方 式。此次我們參訪了多所重點大學,從中理 解國家的政策與經濟發展,配合各個學校主 題性的專題研究,使得學術走向個別的專業 化。如此,國家產業發展將可由特定學校的 技術產出,進而延伸導引整個產業鏈的資源 投入與經濟發展。 不斷蛻變的中國,由於國家政策的引領 與學術研究的指導,促成持續成長與變化。 不得不佩服國家對於教育方面的重視與積極 栽培,也不得不讚揚其工業發展之效率與規 模。或許,這趟參訪之行將是一個契機,讓 我們真實走入這古老又快速發展的歷史大 國;再次認識與體驗其所展現的多變風采。

許哲維 (清大化學博一 )

參加這次參訪的主要收穫有二:一個是 與對岸學子面對面的交流,針對各議題,以 及私下就生活環境及就業發展上的討論;另一方面則是藉由各產業、學術單位的參觀行 程,對大陸這個又靠近又陌生的國家有了初 步的認識,也由多方面的涉獵,對台灣的產 業環境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 首先,從能源議題到與歐美科技發展 落差的討論,打破了許多先入為主的想法。 大陸學生不會為一些政治上的因素而開口 閉口都是偉大的祖國,而台灣的學生也不是 隨便又吊兒郎當,彼此都能夠針對問題做出 明確的陳述,表達客觀的意見,只可惜當大 家正襟危坐的時候,免不了帶出許多”官方 說法”。而在休息時間的交流,讓我們更貼 近他們的日常生活,才發現他們不像我們所 想的那樣死板,我們也不像他們所想的那麼 逍遙,其實有許多共通的話題。 雖然我的專業是化學,但在所有的參 訪行程中,並沒有讓我感到特別困擾的部 分,這要感謝中技社為我們設計了如此廣泛 卻又深入淺出的行程,其中,最震憾的莫過 於在攀枝花這個城市的參訪。中國政府在短 短的五十年間,硬是炸山整地,在荒山野嶺 中建立起鋼鐵廠和百萬人的大都市,乍見如 此巨大的力量,不禁讓人懷疑似乎還有什 麼事情辦不到? 但細想背後所付出的代價, 又覺得令人難以釋懷。 不論是正在興建中的科研大樓,還是 完全自製的平價汽車、太陽能廠,在在都比 各項指數的成長率更能讓我感受到大陸蓬 勃發展的活力。然而如何利用這股活力,將 世界工廠轉型成世界品牌、世界技術,從各 行各業那比下有餘,但比上大大不足的精緻 度來說,增加台灣與大陸的交流是十分必要 的。就如同兩岸學生的交流如此融洽一般, 我想產業及學術的交流增加也一定可以引 起巨大的化學作用,發光、發熱!

胡發鈞 (清大化學博三 )

三小時航程,載上十六顆興奮忐忑的心情。 三分天下後的巴蜀古都,遙想一千七百年後 的璀璨繁華。 五百多公里的夜宿飛馳,一探五十五族之一 的古彝面紗。六零年代拔地崛起的攀花鋼城, 悸動兩 千一百萬人民的自省。 四條川流四個城市四所大學四項世界遺產, 串連起十六個學子羨慕、徬徨、欣喜且震撼 的心情。參訪前心裡一直覺得大陸是一個人口 眾多、貧富差距大但人民相當勤奮的一個國 家,但是在這趟旅程中一天一天的與對岸的 學生交流,一天一天的瞭解各個城市後才慢 慢的認知到對岸的巨龍正在慢慢崛起,拿破 崙口中所說- 沈睡的獅子,如今似乎已經甦 醒。上面的這種說法,雖然會讓人覺得我們 似乎是在長他人志氣,台灣真的有這麼比不 上對岸嗎? 目前,現今這個時間點來說, 這個答案是否定的,但是如果在未來我們假 如無法在科技上或國際上找到自己獨特的定 位,我想上述的問題便會變成一個肯定句。 藉由這次的參訪活動,能讓我們這些學 子趁早瞭解我們應該追求的是什麼,我們需 要將台灣推向怎樣的國際定位,雖然有時會 覺得自己要向一個泱泱大國挑戰似乎有點螳 臂擋車,但是因為這次的參訪活動,我們便 能早一步的充實自己,認清自己所缺少的地 方,儘快替自己甚至國家,在國際上找到一 席立足之地。

羅文甫 (台大機械碩一 )

飛機離場、快速爬升,窗外的重慶市旋 即被雲霧包圍,短暫邂逅總是令人回味,許 多感想、收穫,是在離開時才逐漸浮現,反 思、現在才正要開始。 在這10 天的參訪中,光潔而聳立的大 樓或各種先進製程讓人印象深刻,但真正讓 我震撼的並不是快速發展的硬體設施,而是 其背後展現的戰略高度。從健全後方建設、 掌握釩鈦資源的攀枝花煉鋼廠,到為了使半 導體產業上下游兼備而設立的峨嵋半導體, 雖然這些建設不一定完全成功,但卻很容易看出國家決策時的完整考量,以及努力達成 決策目標所做的奮鬥。這種完全由上而下的 貫徹方式與台灣近十年來企業主導的產業發 展模式大相逕庭,雖然台灣永遠不可能以相 同模式進行產業規劃,但仍應該適度學習對 岸定下發展目標後,政府貫徹目標的決心, 這正是部分台灣單位最欠缺的一環。 此次交流除了參觀企業與研究所之外, 學校舉辦的座談會,也令我收獲良多,不論 是學術上的討論或者是閒話家常兩岸差異, 都是旅行中最美麗的回憶,而且我們團員努 力將美麗延續,回到台灣後雙方仍不斷聯 絡。我相信這份情感,將是日後兩岸持續交 流最堅固的根基。 感謝中技社與中國科協舉辦如此充實的 參訪交流團,再會了,這充滿活力而強盛的 天府之國,我會帶著反思,等待下一次與妳 邂逅的機會。

莊鎮維 (台大環工 碩二 )

結束11 天的參訪回到台灣,除了不捨,還有滿滿的感謝。首先感謝中技社提供這麼 好的機會得以去對岸交流,希望這個活動可 以一直辦下去,造福更多學子。特別感謝王 主任和湘琴姊,這幾天真的辛苦了,照顧我 們這群容易失控的孩子,另外感謝中國、四 川、重慶等科協的協助,感謝李大哥和崔部 長,細心的安排行程,還另外多帶我們去好 多原先不在行程裡的地方,體驗各種不同的 旅程,雖然每天都很晚吃晚餐、很晚回到飯 店,但一切都很值得! 這11 天參訪許多學校、企業及研究單 位,如:電子科大、川大、重大、西昌學院、 德昌風力發電廠、攀鋼、蘭尖礦場、中科院 光電技術及綠色智能技術研究所、峨嵋半導 體、力帆汽車廠等,另外還去了彝族博物 館、邛海、熊貓基地、武侯祠、錦里古街、 都江堰、映秀鎮、大足石刻,甚至在崔部長 的安排下,還去了峨嵋山、樂山大佛、傳統 市場及農村等,確實讓我們大開眼界。 這次的活動中,也認識許多當地的朋 友,彼此分享各自的生活方式以及周遭的趣 事,回到台灣還依舊有聯繫!我們也很快就 可以融入當地的生活,包括說話的方式、口 音,甚至吃辣的口味,都一天天逐漸適應, 最後一天的麻辣鍋真是太過癮了!在這次的 旅程中,還體驗坐15 小時的火車,並且睡 硬舖過夜,真的是非常難得的經驗!

陳靖瑋 (台大機械博一 )

本次科技交流團參訪四川及重慶等重 點大學、國家研究所和能源相關企業,也參 觀許多風景名勝。在與對岸學子座談交流的 過程中,雖然驚訝於其可用資源之豐富和激 烈競爭,但也更加珍惜我們所能獲取的多元 資訊。然而面對現今複雜的變動環境,對未 來的不確定性是大家共同的煩惱,但也都同 意努力合作並開創屬於自己的未來。 都江堰是兩千多年前的水利設施,至 今仍可正常運轉使用,其設計原理和建築構 造的耐用性對具工程背景的我們來說更是 震撼。擁有特殊釩鈦磁鐵礦藏的攀鋼集團, 其製造的特殊鋼材在軍工、太空和能源產業 的應用令人大開眼界。在完整的能源供給和 生產材料齊備之下,力帆汽車工業發展自製 的發動機技術,而將汽車和摩托車出口至世 界各地,這也是台灣較難望其項背之處。 總結參訪各產業和研究所,對大陸傾 力研發高端科技的決心和成果既佩服也心 驚,佩服的是政府對高端研究的全力支持和 連結研發至市場化等各處環節;心驚的卻是 台灣的研發單位和產業已嚴重脫勾。這趟旅 程雖然短暫,但也讓我對兩岸青年學子無論 在文化或科技想法上、四川重慶等地的文化 內涵以及產業和科研單位有更深一層的認 識。衷心期盼未來持續的交流活動能幫助更 多兩岸青年學子相互了解,也感謝中技社提 供如此寶貴的機會!

陳韋廷 (台大化學 博三 )

當初得知中技社有「2012 台灣青年學 子赴大陸參訪交流」活動,深覺對兩岸而 言,這必是趟兼具學術研討、產業交流與歷 史意義之參訪,故非常榮幸能被獲選為此次 活動之參訪學生。其中學術研討項目,包含 參訪四川大學、成都電子科技大學、西昌學 院與重慶大學,並與其學生進行專題探討與 交流。雖先前已有赴國外參加過研討會之經 驗,並與其他國家學生進行訪談,但對我而 言,此次活動中與大陸學生與老師的互動, 給予我的衝擊很大;雖大陸為集權體制國 家,但思維並非如我想像中的受侷限,反而 思路清晰並有條理,且不失創新。 另外,產業交流項目中,包含參訪攀鋼 集團、力帆集團與東汽峨嵋,並實際瞭解他 們的生產過程,雖有些產業因世界經濟不景 氣而導致營運下滑,但大部分產業皆令我印 象深刻,從中並可觀察出大陸同胞們對國家 的向心力、自我的要求,以及與其他國家抗 衡所具備的競爭力,這些讓我瞭解到,在科技實力上的差距,台灣已不像以前一樣還超 越著大陸了,他們許多優點與精神,都是我 們台灣人須要虛心學習的。此次的參訪讓我 受益良多,不僅是學術與產業相關上的交 流,最重要的是我結交了許多兩岸的朋友, 並從他們身上獲得許多啟發。最後,感謝兩 岸的老師與同學們,感謝中技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