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宇徒

也許是我命好,在臺灣遇到的都是好人, 也許是我腳步匆忙,沒有深入他們的生活,幾乎 所有的人都是和氣的。“和氣生財”、“和而不 同”、“家和萬事興”、“和如琴瑟”等,在中 國人的詞彙裡“和”字總是作為一個美好的祝福。 “天下為公”與“大同社會”等古聖先哲們的理 想社會,似乎在此見到了雛形。或許是因為繼承 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或許是自由競爭的壓力, “和氣生財”是這裡每一位生意人的信條,不論 進入何種檔次的店面,也不論消費多少,店員們 的服務水準都不會因此而出現差異,永遠是笑容 滿面,和聲細語。甚至覺得看人吵架都是件新奇 的事情,這就是臺灣人。一場文化之旅下來,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 臺北科技大學之行。猶如寶島臺灣一般,此校園 雖只占撮爾之地卻藏龍臥虎。建校百年,被譽為 臺灣工程師與企業家的搖籃,培育了林書鴻、童 子賢等商業鉅子及周大森、詹世弘等一批科學巨 匠。走進鬱鬱蔥蔥的校園,莫不令人想起白居易 的詩篇《中隱》,“大隱住朝市,小隱入丘樊。 丘樊太冷落,朝市太囂喧。不如作中隱,隱在留 司官。似出複似處,非忙亦非閑。唯此中隱士, 致身吉且安。” “小隱隱於野,中隱隱於市,大隱隱於朝”, 臺北科大的校園處鬧市之中而取幽靜之境,藏龍 於市井,臥虎至山林。生態校園的概念,自上世 紀八十年代起在臺北科大萌芽,歷經二十餘年, 終於在2003 年初始啟動,在“挑戰2008 水與 綠計畫”專案下,由臺灣內政部建築研究所推動 之“綠色廳舍暨學校改造計畫- 台北科技大學改 造計畫”中,臺北科技大學執四項子計畫“基地 綠化及壁面綠化暨雨水貯留生態池工程”、“基 地保水改善工程”、“整合型光電外遮陽節能改 善工程”、“空調節能改善工程”。完工一年後, 在此小小水池範圍內夜鶯多次造訪,白鷺的造訪 亦讓人驚。在這一系列的工程背後是一群學者們 的良心與對生態校園這一理念的赤子之心。源于 自然,貼近自然,融入自然。 這就是臺灣之行一些感慨,或許是走的太膚 淺,還沒能領略到太平洋的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