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走出機場門口的一瞬間,這一感覺與我們西北截然不同的是一股悶熱的暖流撲面而來,然而比氣候更熱的暖流是臺灣中技社和來自臺灣不同高校學子們的熱情迎接。也正是在這溫暖的氛圍中,拉開了我們在臺灣7天的科技交流活動序幕。我們參訪臺灣高校,了解臺灣高校的教學模式和科研情況;參觀臺灣著名企業,領略企業文化和理念;參觀著名景點、品嚐特色小吃,感受臺灣美景和淳樸的風土人情。這一路的充滿歡樂、感動也收穫很多,完全可以說“不虛此行”。感受最濃烈的是當地人的友善和和藹,互相對話非常禮貌,聽到最多的敬語是“謝謝”,就算做一些平常感覺很微不足道的小事,都會得到很禮貌的感謝話語,這讓我從心底感覺溫暖及對他們對人對事的態度表示深深的敬佩。剛開始在臺灣面對這樣的禮貌和熱情會有一些不知所措,突然感覺到的是一種前所未有的人與人之間相互的密切尊重。很快我們內地同學也都能融入這種氛圍,而且發現這樣禮貌的方式無論在談及任何話題或做任何事情時,都讓我們感到非常輕鬆。參訪高校的學術氛圍讓我感受到的是務實,臺灣老師和同學對於自己研究的課題有著自豪感和責任感,特別是對環境保護和資源合理利用方面有執著的關注,相信將來也會做的越來越好。與臺灣同學的交流中發現,他們在對中國各朝代歷史過程的認識較多止於教科書上,而我們處於內地的環境可以或多或少得到不同的認知,這也許就是隔閡以後,臺灣新一輩所欠缺的文化影響。臺灣的企業主要還是電子產業為主,在技術方面有很大的造詣。“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確實如此,目前的臺灣也類似於日韓,在自然資源較為匱乏的情況下,還是大力發展技術工藝。另外在我們所參觀的昱晶能源科技企業中也了解他們所用的初成品主要還是來自內地,因為內地有廉價的勞動力和豐富的資源。製作初成品在整個流程來說是環境污染最嚴重的環節,遺憾的是,內地卻常是這樣的角色。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內地應該更加重視環境污染防治問題。兩岸交流讓我們縮短之間差異,了解彼此優缺點,讓兩岸人民不局限各自媒體的報導,親身體驗兩岸真正民眾的生活,更重要的是讓兩岸人民過幸福的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