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十大死因中,有七大和空氣污染密切相關。其中,空污中最難發現的PM2.5(細懸浮微粒),可穿透一般口罩,直達胸腔,增加各種心血管疾病和提高死亡率的風險。其人為來源主要為燃燒,如石化燃料及工業排放、移動源廢氣等燃燒行為。近年來PM2.5污染情況日益惡化,已嚴重影響國民健康,促使環保署加速立法,在2012年5月14日宣布將細懸浮微粒PM2.5納入空氣品質標準,將PM2.5 24小時值訂為35μg/m3。環保署同時也針對形成PM2.5可能來源進行管制減量,策略包括釐清本土化污染特性及貢獻來源,建立長期基線資料並推動相關減量管制措施,包括了兩岸合作策略。
本議題由兩岸專家負責釐清霧霾的時間、空間分佈與成因,並辦理一場研討會。最後依據各議題(討論議題如下)之書面資料,同時綜整兩岸霧霾研討會及座談會之內容,提出兩岸霧霾合作的政策建言,並完成「兩岸霧霾(PM2.5)污染現況與未來合作展望」專題報告。
1. 大陸霧霾的時間、空間分佈及成因
2. 台灣霧霾的時間、空間分佈及成因
3. 台灣PM2.5的因應措施及管理策略
4. 兩岸PM2.5的合作展望與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