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發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在我國已逐漸由十餘年前的理念推廣與討論,演變為透過研究與政策逐步落實的階段。國科會於1997~2003進行的國家型永續發展研究計畫與其他部會的相關計畫,譬如由經建會與研考會推動的地方永續發展計畫與評鑑輔導等,已為我國在永續發展相關研究方面奠定了跨領域整合的基礎。近年來,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開始採用國科會與經建會的研究成果:「永續台灣評量系統」每年評量我國的整體永續發展狀況。
「永續發展指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dicator)或「永續性指標」(sustainability indicator)在過去十餘年中的國際社會,亦有非常快速的發展,且影響力正日漸擴大中。以世界經濟論壇(WEF, World Economic Forum)(註) 自1999年啟動的「環境永續性指數」(ESI,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Index)為例,經過1999~2002年連續四年針對全世界一百多的國家的評量、排行與公告,已經奠定了該指標系統在該領域的領導地位,並且對於若干國家的施政產生了明確的影響。2005年我國首度正式被列入排行,但卻在146個國家中得到第145位的名次,造成我國各界的震驚與關注。我國亦於2005年採取積極的策略,正式面對ESI,並由環保署科顧室與WEF工作小組直接聯繫與溝通。
由於前述環境永續性指標的影響力與參考價值的日漸提昇,再加上地方永續發展(local sustainability)為目前全世界的重要趨勢,而我國亦有約半數縣市已執行相關計畫,建構與推動一套具有公信力、前瞻性與政策參考功能的地方永續發展指標,是頗具意義的。因此本社規劃研擬該議題,以祈有助於行政單位在研訂政策時能考慮更廣泛而客觀。
註:計畫主要負責人為美國Yale University的教授Daniel Esty與Columbia University的教授Marc Levy,初始發佈的構想與計畫領導人為Harvard University的教授Michael Potter。